清醒狀態(tài)下,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流出的一種臨床常見病。治療方法;按辨證分型進行施治;1.腎氣不固,小便不禁,尿液清長,神疲怯寒,腰膝酸軟,足無力,舌質淡苔薄,脈沉細無力者。選中極,膀胱俞,腎俞,三陰 交加關元,命門穴位針灸并用,補法。2,脾肺氣虛,尿意頻急,時有尿自遺,甚則在咳嗽,打噴嚏時也可出現(xiàn)尿失禁,小腹時有墜脹,面白氣短,舌淡紅,脈虛無 力者。取中極,膀胱俞,腎俞,三陰交加肺俞,脾俞,足三里針灸并用,補法。3,濕熱下注,小便頻數(shù),排尿灼熱,時有尿自遺,餿赤而臭,舌質偏紅,苔黃膩, 脈細滑數(shù)。取中極,膀胱俞,腎俞,三陰交加陰陵泉,行間針刺為主,泄法。4,下焦瘀滯,小便不禁,小腹脹滿癮痛,舌質有紫斑,苔薄,脈澀。取中極,膀胱 俞,腎俞,三陰交加次髎,太沖針刺為主,泄法。在刺中極,關元時需排空尿液,針尖朝向會陰部,肺俞,脾俞不可深刺,直刺。切記,以免造成醫(yī)源性傷害。
療效標準及結果;針后在清醒狀態(tài)下,小便能自主控制,自行流出現(xiàn)象消失為治愈;針后小便能基本控制,數(shù)天后偶爾不能控制者為顯效;小便流出現(xiàn)象次數(shù)明顯減 少或者小便自行流出,間隔時間延長者為好轉;治療前后,小便不能自主控制仍在清醒狀態(tài)下自行流出者為無效。一療程后,本組62例中,治愈35例,顯效21 例,好轉4例,無效2例,總有效96.8%。典型病例;某,男,50歲,近五年來,以小便失禁,時自遺為主癥,經本院西醫(yī)內科轉入針灸科治療,診見,患者形寒肢冷,面色晄白,倦怠乏力,舌淡胖有齒 痕,苔薄白,脈沉細無力。辯其病因,多由 久病傷陽,命門之火衰微,氣化無權,制約失職所致。施治;應調理膀胱,溫腎固攝尿液。取中極,膀胱俞,腎俞,三陰交加關元,命門針灸并用,補法。經治療6次后未再失禁。隨訪一年未見復發(fā)。
治療尿失禁的方法較多,博友醫(yī)學認為采用針刺的治療方法,效果更為明顯。多數(shù)患者接受 治療后,小便失禁,自行流出 不能控制 的情況,都能在短期內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,這主要是因為辯證施治的結果。張介賓說;“凡治小便不禁者,古方多用固 澀,此固宜然。然固澀之劑,不過固其門戶,此亦治標之意,而非塞流之道 也。蓋小便雖系于腎,且腎上連肺。若肺氣無權,則腎水終不能攝。故治水者 必須治氣。治腎者,必須治肺。.........然后相機加以固澀之劑為之佐,庶得治本之道,而源流如度。”筆者悟,施針而效。
博友醫(yī)學心肺復蘇模擬人下次為您帶來更多的醫(yī)學治療知識?。?!